婚姻家庭
当前位置: 首页 · 品质生活 · 婚姻家庭 · 正文
家和万事兴
日期:2020-04-20 信息来源: 点击数:

冯树凭家庭是由祖孙四代、六个小家庭、(今年新增一个)十五位成年人,其中“80后”五人,组成的幸福的大家庭。二十多年来,他们坚持以《家》报为“桥梁”,建立起来的,坚守“家和”、追求“卓越”、争做“奉献”、……在改革开放年代,通过《家》报这个平台,为这个工薪家庭,培育了良好的家风。

家庭维系着“稳定”“和睦”

冯树凭、罗巧珍认为,稳定,是家庭生存的基础,和睦,是爱在生活中的体现,和谐,是手足之情的新境界。现在六个小家庭稳定和睦,手足之间形成了“能包容、学优点、看长处、帮困难、善吃亏”的家风。在改革开放,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,老俩口认为,要推动以“和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的发展,对子女必须做到公平、公正。男女一律平等。从大处着眼,从小处着手。不断为“家和”充电。

他们在孩子形成行为习惯、思维习惯的时期,重视教育。除要求孩子记日记外,在孙子和外孙及外孙女庆祝各自十周岁生日时,都要亲自为他(她)们制做一本《十岁生日纪念册》,将他们十岁前的照片、表现、奖励、希望,开设专页。长辈们都亲自在“纪念册”上,写上对孩子的希望和祝福!以期规范孩子成长之轨迹。因此,孩子们高兴的说:“这个记念册价值连城。”

又如,从四位孩子上学始,每月发给“奖学金”,以鼓励他们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。随着初、高中、大学、研究生的录取,“奖学金”也梯次增加。这是老俩口“雷打不动”的,从每月退休工资中的固定支出,坚持到毕业后拿到工资时为止。这样做,不仅为学生时代的孩子提供些资助,也使孩子感受到关怀和温暖,又让孩子从小看到公平、公正的家风。从而激发进取心和自信心。

再如,为补工作忙的遗憾,加强小家庭之间联系,除《家》报交流外。每周能回家看看,既探望老人,又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。有时还陪父母打打扑克。每年还定期集会和郊游。多年来,形成了老两口每年“国庆”、“除夕”宴请全家,几个小家庭,也在每年春、夏、秋、冬分别主动邀请各俱“特色”的全家集会,以叙家庭敬老之意、和睦之情。日复一日,坚持了多年,已经形成了“传统”。

还如,一家有事,大家帮忙。一人有病,全家关怀。这种事很多,在此仅举一个例子。有一次儿子冯卫东在训练中摔伤住医院,三个小家庭得知后,先后去医院探视,但她们怕父母担心,只有四个小家庭默默的承担。星期日,冯树凭去看孙子时,突然发现儿子头上包扎着,了解情况后,仍怕当时有病母亲着急,一直到拆线后,来看望父母时,才被细心母亲发现了伤疤。母亲心痛的笑着说:“好哇?你们都瞒着我。”其实儿子这次伤的很重,由于大家庭中温暖和组织上关怀,一拆线,就回到了训练场。

老俩口能够“以身作则”

身教重于言教。冯树凭、罗巧珍,凡是要求全家人做的事,都要“以身作则”去实践。比如,主张子女多写些论文,总结经验教训,以便使工作做得更好。而他们除办《家》报外,还不断推出新作。

罗巧珍任国营厂总务科党支部书记期间,工作认真、深入群众,因此,在五十五岁退休时,厂、处、园,先后为她分别组织了三次欢送会,这在1992年是很少见的现象。在送别会上,厂领导夸她:“作风正派”、“两袖清风”……。她多次获嘉奖,并出席过“江苏省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”。当冯树凭为“青藏输油管线”奋战八年的时候,也是她面对全家生活最困难期间、又是在四个孩子身体、智力成长时期,亦是她用精神文明教育子女时期,因此,全家连续多年被评为“五好家庭”,四个孩子们在此时期,也荣获各种奖状三十五张。

冯树凭一直在军队工作,多数在艰苦地区。离修之后,他“远离休闲”发挥“余热”,坚持在出书、办《家》报、兼任干休所管委会主任工作上。他出版了《奇迹》、《夕阳》、《扎记》三本约七十多万字的书。目前,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批示的“青藏输油管线”四十周年,84岁的冯老还以“雪山油龙”为名,在新浪博客上,发表多篇博文。曾先后获得总后“先进离休干部”、“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”、“南京市十佳读书好家庭”、“南京市第三届好市民”、“南京市建设学习型家庭示范户”“2007南京十大和谐家庭”等荣誉。

冯树凭同罗巧珍主编的《家》报,创办以来,坚持至今,不断的发展前进。去年还出版了《家》报四卷合订本。到目前《家》报已出刊到1099期。最近他俩表示,“要以温总理为榜样,‘负轭老马绝不松套。’”继续办好《家》报。

子女在工作上都“追求卓越”

冯树凭 罗巧珍,生育了“一子三女”。孩子们成家之后,四个小家庭八名成员,除两人大学本科毕业,其余六人在八十年代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。为追求卓越奠定了扎实文化基础。仅八名子女,三十多年工作中获得得各种奖励80项。

儿子冯卫东,是高级教练。他热爱排球,勇攀高峰,以他为主教练的我市少年女排,多次夺得全国及全省冠军。女排国手,孙玥、赵云、惠若琪、等,都是经他手从小逐步培育成长起来的新秀。2012年2月,以他为主教练的江苏省U20青年女排,出征越南举办的国际邀请赛,荣获冠军。曾几次评为“十佳教练员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。“市先进个人”。“三等功”。获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”的称号。

大女儿冯俐南,是政工师。她干一行,爱一行。她四次调动。插队时是“先进青年”。进工厂,是“先进工作者”。在学校,曾授予省机关“优秀团干部”。在学院被聘为“仙林高校计划生育联合会副秘书长”。多次获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荣获市计划生育协会的“优秀会员”荣誉。2010年,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”颁给她荣誉证书、证章。

二女儿冯宣东,是工程师。是恢复高考后,“南大”第一批大学生,她以访问学者身份,在“西德”学习一年半,为南京市交通管理做出了她的贡献。曾荣获公安部和南京市政府颁发的《城市交通控制系统》等科技攻关奖,以及多种奖项。她在《交通与运输》、《城市交通》、《中国信息产业》、《中外公路》、《中国交通信息产业》等全国重点科技杂志上,发表过多种科技论文,深受同行的好评和有关部门的重视。因此,曾被选为,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”的委员。

小女儿冯爱东,现在任夫子庙小学校长。是个追求卓越的典型。从《扬子晚报》2012年2月29日,B16版的《我三次“没想到”理想中绽放》可以找到回答,在此不复述。她主编并出版了《星星论语》、《追寻孔子》等系列丛书。她在《南京教育科学研究》等多种杂志上,发表了多篇论文。《江苏教育》、《南京教育党建动态》《金陵瞭望》等杂志都发表过表扬她的文章。曾先后获得,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。第八届南京好市民、南京市劳动模范、南京市教书育人楷模、南京市名校长、全国优秀辅导员等光荣称号。

向雷锋学习“助人为乐”

以雷锋为榜样,助人为乐。两老欣赏并倡导“三个做起”,即从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,从小事做起。我在这里选了两个小故事:一、坚持送温暖献爱心。

全家几乎年年都积极主动为老区、贫困区,捐财物、粮票、和电器及家具等,其中比较大的捐献活动是:1996年为陕西老区捐赠衣被44件;1998年为洪水灾害捐献人民币1165元,各种衣物25件;2006年为“慈善一日捐”助1122元、棉袄、棉被、皮祆等13件;2007年在“送温暖,献爱心”活动中捐献2000元;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全家捐献3040元,另外自愿交纳抗震救灾“特殊党费”8500元;2010年4月向玉树地震区送温暖中全家捐献2000元;

二、“我再捐五元”。

1991年在江苏百年不遇的水灾中,全家捐献人民币151元,粮票305斤,其中,孙子冯俊弢正在读小学,开学时,他主动将自己的零花钱10元捐出,并捐了八本书及其他文具,排在全班捐献的第二名,受到班主任赞扬!

读小学的大外孙郑晖为拉萨希望小学捐献零用钱19元,本来他身上只有20元,为什么只捐19元呢?他看到每日连加餐都吃不起的同学没钱捐,留下一元送给他,当这位同学把一元钱捐上时,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:“他的家庭困难,还主动捐献一元钱,真是好孩子”《家》报表扬了郑晖是位做了好事不声张的好孩子!

一次,上“夫小”的小外孙解愉嘉,已经捐上零花钱25元,当老师清点全班捐后,宣布:“咱班这次捐献成绩很大,只差5元,即达千元”,此时,解愉嘉高举小手,并大声说:“我再捐5元”声音刚落一片掌声!

上一条:抚养、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
下一条:幸福家庭一定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